考倒计时99天。眼看着高考一天天迫近,家长们心里不淡定了。
每个人从小到大都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考试。
身为父母的我们,学生时代的考试也许还历历在目,今天当子女面临高考时,我们该做些什么?该保持怎样的心态……不知您是否做好准备。
考试是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。根据目的的不同,考试可分为诊断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。诸如单元测试、义务教育阶段的期中和期末考试、普通高中阶段的模块考试(学分认定考试)等,都属于诊断性考试,其目的在于诊断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,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反馈和激励作用。诸如中考和高考等,属于选拔性考试,也是竞争性考试、淘汰性考试。因此,面临高考,考生产生一定的紧张、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现象。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研究发现,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,考场心态、考前心态、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排在前四位。
考试心态,考试情绪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,这已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观点。
作为父母,该如何与考生一起面对考试?
如何陪伴孩子度过高三阶段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复习时光?俗话说: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
在往年的调查中发现,在高备考时期,家长的焦虑值甚至比考生本人的还要高。
有些家长也电话咨询中也常常提到一句话:“皇上不急太监急”。意思就是家长觉得选拔考试这样的“大事”,必须要引起强烈的重视,而不能再像往常那样放松懈怠。
这样的“急切”心态,孩子不但不能接受,反而可能让他更加抵触学习,不愿意再与家长做真实地交流。
1、考试成功的关键因素
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、高考研究专家王极盛教授经过对高考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,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一位,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二位,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三,学习基础在高考中的作用名列第四。由此他提出一个公式:
高考成功=实力+心态
实力是硬件,是指考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应对考试的技巧:心态是软件,就是考生的心理状态调节状况。
但是在硬件水平已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,心态对高考结果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,心理学家认为,心理调节得好,能帮助考生在高考中提高60分到100分。
2、科学认识考试心理现象
随着高考的到来,平时学习成绩好与否的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地紧张和焦虑情绪。因为与日常考试相比,高考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更大,可能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或职业选择,因此面临高考,学生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属于正常现象。心理学研究中,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定律——耶克斯—多德森定律,说的是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之间,呈倒U型关系。
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,考生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好事,而不是坏事,它有利于考试保持高度的注意力,更好的完成考试。而过度紧张焦虑或者丝毫体验不到紧张焦虑感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。
3、家长对待高考的心态
家有高考生的日子,家长可能比孩子更受煎熬。
孩子考个什么样的学校?
怎样有帮助孩子迅速地提高学习成绩?
孩子如果考不上理想大学怎么办?
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家长的心。
紧张、担心、忧愁,又不敢过多地表现出来,事实上,比起孩子来,家长们更需要放松自己的心情,平和自己的心态,因为家长的紧张情况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紧张,家长的心态平和稳定也会感染并引导孩子情绪平和。因此,家有考生,家长更应保持一颗平常心。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,考上好好大学、找个好工作,过上好日子,这种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、学习基础不同、爱好特长不同、发展方向不同,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要合理要求,合理期望,不能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,一味要求孩子去实现对他们来说不可达到的目标。
4、家长需要避免的言行与观念
多余安慰:高三前,盯着成绩不放。稍有起伏,家长就坐立不安,甚至不明事理的干预和指责。反而高三时就一味的安慰,经常说“只要你努力了,成绩好坏无所谓”之类的话。请家长们想一想,这种话你相信吗?只会适得其反!只会暗示学生,我们不看好你!你反正都是这样了,好坏无所谓!
唠叨: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,妈妈更为常见。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大,家长再天天提醒,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一丝放松,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,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教育效力。所以家长切忌唠叨,尽量少说,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。
过分关心: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的高考看的过重而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。比如家有考生之后,家长都不再看电视,说话轻声轻语,行动小心翼翼,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;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,专门在家陪伴孩子。在这样过分安静的家庭环境中,孩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,反面不利于其学习。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做自己的事情,也可以多看书或者出去散散步,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、照顾好。
过分干涉:有的家长生怕孩子被其他事情干扰,精力分散,所以对孩子进行过多的限制,比如不让孩子接电话、发短信、上网等,这使得孩子没有一点自由,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,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,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。在考前最后的备考阶段,只要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有的,如果不是特别过分的要求或者违反了原则,可以让他自己安排学习以外的人际交往和活动,同伴之间的正常交往也是孩子们的内心需要。
盲目攀比:有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同事、邻居的孩子对比,“你看看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学校了,你也要争取考上。”如果差距过大的话,这种攀比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,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。有些家长比较着急,无意中进行这样的比较,其实是不太公平的,每个孩子的发展不太均衡,在复习阶段反而要多多鼓励孩子,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之处。
盲目加餐:高三的学生,本身的压力等因素就造成身体激素的不稳定。特别是春夏交替时,更容易莫名的感冒发烧。家长请不要在这时,无谓的给学生追加营养。只会适得其反!我们经历过,家长送来的香蕉,学生怕放坏喽,一晚吃了七八根。结果当晚就拉稀跑肚,耽误了好几天的课。
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规律,不要从行为和言语上,明示或暗示学生。平时如何做,现在也这样做就行。
5、寻求心理老师或专家的帮助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孩子正处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状态,需要立即寻求心理老师或者专家的帮助:
肌肉紧张,心跳加快,血压增高,额头出汗,手足发凉等;经常产生苦恼、烦躁、无助、担忧等情绪体验,有时也会产生胆怯,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心理;
眼花耳鸣、头昏脑胀,注意力无法集中,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;
心慌、出汗、头昏、失眠、厌食,尿频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现象。
如果孩子向您报告学习时有上述的一些表现,要引起家长的注意,排除身体原因的同时,可以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帮助。